鄰居難為
解禁第一天狂風大作, 但是自由無價, 總還是要出去晃晃, 呼吸解放的空氣才叫解禁嘛.
才踏出門, 天空陽光燦爛, 路上人潮洶湧, 我賊似的專挑小路走, 就是不想人擠人, 當然也沒走人潮最多的聖馬丁運河.
回到家打開電視, 就看到樓下運河畫面了: 河畔兩側人擠人, 溫暖的陽光下大批年輕人重拾自由的歡樂, 坐在河畔喝酒聊天, 唱歌嬉鬧, 解放的青春, 遲來的嘉年華.
轉到另一台, 畫面不是我家這一帶, 是塞納河邊. 也是同樣的歡樂景象.
幾張電視名嘴對著畫面指指點點: 這樣非常不好, 錯誤示範. 你們看看, 這些年輕人一點警覺都沒有, 不戴口罩, 沒有社交距離, 坐擠成這樣, 又是長時間在一塊兒, 找死喔~
有個專家鐵口直斷下定論: 所有群聚感染的條件都到齊了! 大家剉著等第二波疫情爆發吧.
確實啊, 巴黎是整個法國死傷最嚴重的災區, 雖說半解禁, 如此鬆懈還是讓人擔憂.
電視報導轉到德國某小鎮因為憂心第二波疫情, 再度封城.
其實法國真的也不是那麼讓人放心, 解禁前後3天已經傳出6個群聚感染了. 有的是學校準備開學感染, 有的是參加葬禮, 有的是學生聚會… 而且都發生在綠燈區.
人總是有這種本事: 只要不是發生在眼前的, 都可以(暫時)裝聾作啞, 事不關己.
昨天經過看到傳統市場的紅色棚子搭出來了, 心中一陣狂喜: 莫非… 莫非… 明天市場要重開了? 親愛的白蘆筍和草莓終於要與我久別重逢了? 趕快打簡訊告訴另一個住在附近的朋友, 共享喜悅.
今早載欣載奔, 直衝市場, 果然看到熟悉的攤子像花一般, 朵朵盛開(這甚麼爛比喻?). 不過並沒有每個攤子都出現, 大概只有1/3, 以保持社交距離.
上傳統市場就是想買條魚. 一圈逛下來, 本有4攤魚販, 只剩一家, 還是最貴最讓人嫌棄的那家. 我思思念念兩個月的鯛魚, 比目魚, 花枝小卷… 統統化成泡沫幻影.
狂喜秒變失落, 老天真是很會折磨人~
失魂落魄般地走來走去, 買肥雞的心情也沒了. 買隻雞腿算了. 排隊時, 後面一個老先生不知哪裡有問題, 一直靠上來, 不肯保持距離. 我只好站出隊伍外面, 心想著: 他要用這招超前插隊就讓他了吧. (心裡想的是: 老子今天沒魚喫, 不要惹我!)
不過還是很討厭, 心情更不好.
前面的先生花了不少時間東西, 最後一樣是塊肉排, 不論是油花還是形狀都很漂亮. 我以為是小羊骨頭, 前幾天喫過了, 不想再來. 等他離開, 我趨前一看, 竟然是親愛的伊比利豬排! 馬上大聲喊: 老闆, 給我剁一塊!
從沒想到在市場上可以買到伊比利豬肉, 今日第一開心.
一進門, 手機叮咚, 城堡夫人發在10樓鄰居群組的簡訊: 親愛的鄰居們, 終於解禁了, 我想大家都很高興度過這段難關, 應該好好來慶祝一下. 下周二晚上來我家apero喝一杯, 各位有空嗎? 期待回覆.
我算了一下, 城堡夫人加上女兒歌哈利亞, 她男友安東, 凱兒和雪茄, 共6人 – 如果沒有邀請住走廊底端那個行蹤神祕詭異的鄰居飛利浦的話. 她家客廳+陽台肯定沒有社交距離的.
這下好了, 去, 有點擔心, 不去, 有點不給面子. 又不能裝不在家, 萬一樓梯間碰到尷尬. 也難保城堡夫人貼著我家大門探聽動靜.
鄰居難為啊~